HIV-1暴露在抗病毒药物时产生的某些突变可能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随着药物使用时间延长,一些突变出现,导致药物耐药,疗效下降。美国国际抗病毒治疗学会(IAS-USA)耐药组在今年3月对2022年发布的HIV-1耐药突变进行修订。其中整合酶抑制剂(INS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衣壳抑制剂(CI)3类中的6个药物突变位点或耐药程度进行了更新,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突变与前相比没有变化。
1. 整合酶抑制剂(INSTI)中4个药物新增耐药突变
卡替拉韦(Cabotegravir)增加1个次要耐药突变L74I。
多替拉韦(Dolutegravir)增加1个次要突变S147G。
拉替拉韦(Raltegravir)增加1个主要突变G118R和1个次要突变G140C。
艾维雷韦(Elvitegravir)新增1个主要突变G118R和两个次要突变位点:E138A/K和G140A/C/S。
2.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
展开剩余67%多拉韦林(Doravirine)增加1个次要突变A98G。
3. 衣壳抑制剂(CI)
来那帕韦(Lenacapavir)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HIV-1衣壳抑制剂,每年可以只给药两次,去年年底在中国获批。目前发现5个主要耐药突变位点与来那帕韦的敏感性下降相关。新增了一个主要突变K70H,3个次要突变更新为主要突变:K70N、L56I和N74D。
下图是2025版更新后的整合酶抑制剂(INS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衣壳抑制剂(CI)的耐药突变。
横条中数字代表氨基酸位点,数字上方字母表示HIV-1野生株该位点的氨基酸,横条下字母表示耐药突变后编码的氨基酸。
氨基酸对应的字母缩写如下:丙氨酸-A;甲硫氨酸-M;半胱氨酸-C;天冬酰胺-N;天冬氨酸-D;脯氨酸-P;谷氨酸-E;谷氨酰胺-Q;苯丙氨酸-F;精氨酸-R;甘氨酸-G;丝氨酸-S;组氨酸-H;苏氨酸-T;异亮氨酸-I;缬氨酸-V;赖氨酸-K;色氨酸-W;亮氨酸-L;酪氨酸-Y。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吴亚松)
参考文献:
[1] Wensing AM, Calvez V, Ceccherini-Silberstein F, et al. 2025 update of th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HIV-1[J]. Top Antivir Med, 2025,33(2):457-473.
[2] Wensing AM, Calvez V, Ceccherini-Silberstein F, et al. 2022 update of th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HIV-1[J]. Top Antivir Med, 2022,30(4):559-574.
发布于:北京市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